今天在這里談一下吉他唱歌的時候不良習慣的問題。
所謂不良習慣,就是一些毛病,這類毛病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,比如有的人專門 愛加些下滑音,無論什么歌,也不管是歌的什么部位,凡是來得及加的地方一律加一個下滑音,這是非常糟的,聽的人會感到很“痛苦”。再如有的人不是加滑音,而是專門喜歡在一些音前面加一個二度跳音。如樂句的第二個音是“ 3 ”,她便在前面加上一個短 促的裝飾音“ 2 ”,唱的時候不是從“ 2 ”,滑到“ 3 ”,而是從“ 2 ”跳到“ 3 ”上去的。 這樣,就是歌詞中“ 3 ”下面的一個字斷成了兩個字。以歌曲“三月三”為例,有好幾處都把一個字唱出了兩個字,如:“又是一年三月三”唱成了“今年后是一年三月三”;“不覺亮了天”唱成了“不戶覺亮了天”;“人人笑開顏”唱成了“人人笑開顏漢”“如今每逢春風暖”唱成了“如互今每逢春風暖”……這種跳音如果用上一次半次,也可能不要緊,但是用得太多了,同樣會使聽的人難過。
下面再談一個例子,有一次我聽到一個學生彈唱,很有意思,他每唱到拖長音的地方,全部用一個固定的辦法來處理:即“弱起漸強”,絕無例外。如果一個不了解情況的人來聽,說不定會以為他是朝鮮人呢。因為朝鮮的民歌,全部是這種唱法。而他并不是朝鮮人,他只不過是在歌唱方面養成的這樣一種“弱起漸強”的習慣。
如果以上所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解決了,那么不管同學們的聲音條件如何,唱出的 歌一定會是優美、動聽的。 下面,有兩點需要補充的。
其一,通過以上的論述,不要給大家造成一種錯覺,即誤認為我們是反對歌唱中的滑音和裝飾音的。我們反對的只是滑音和裝飾音的濫用。必要的滑音和裝飾音還是要有的,只是要應用得適當、恰到好處。有些特定的滑音或裝飾音為歌曲增添了不少風彩,是十分寶貴的。
其二,有些同學的嗓子有點沙啞,有點粗糙,便認為自己聲音不好,不去練唱了,這是不對的。用現在的觀點去看,嗓子如略有沙啞和粗糙,不但不能算缺點,相反應該認為是難得的優點,有的人把這樣的嗓子叫“金不換”,我看是有道理的。至于沙啞的嗓子為什么比圓潤的嗓子更具有魅力,更富表現力,我也不知道,因為沒有去分析、研究過。 有的同學在彈唱時,常模仿一點沙啞的氣聲,我看這是值得提倡的。
關于
吉他彈唱中的歌聲問題,我們已談了不少,希望問學們做一些思考,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,做出適合于自己的選擇。
“學生腔”這種唱法,較容易掌握,適合于大多數同學,絕大部分具有普遍嗓音的同學都可以考慮采用這種唱法。